背景: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上海市农业生产过程中每年产生的稻麦秸秆有50%左右未被有效利用。因此亟需一种设备能有效处理这类农业废弃物。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可以高效利用秸秆、畜禽粪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将这些原材料经过混合堆制,通过隧道式发酵技术,利用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形成适于双孢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有效解决当地农业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但培养料的制作需要通过计算机严格精确得操控此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才能形成适当的环境因素,因此需要加大研发投入。
技术难点:通过计算机精确操控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才能形成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基质发酵所需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
科研优势:
1、本单位已掌握了利用稻草秸秆、鸡粪等农业废弃物进行隧道式二次发酵生产优质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关键技术。
2、本单位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保持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
3、本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在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实践领域:
1、本单位配置了世界先进的荷兰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设备及温湿度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每年消耗秸秆约4万吨、禽畜粪便2万吨,转化生产有机肥6万吨,单产达30kg/㎡,实现了双孢蘑菇的工厂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2、目前新建的双孢蘑菇培养料三次发酵隧道,生产的三次发酵料除满足自身生产所需外,还对周边菇农或栽培合作社供应。可消耗稻麦秸杆3万吨(约5万亩粮田产生的秸杆)、畜粪2万吨,双孢蘑菇栽培后的菌渣可转化为有机肥5 万吨。
达成目标:通过使用此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示范推广上海地区稻麦秸秆、鸡粪等农业废弃物经过一系列的发酵过程,形成适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优质的培养料。将农业废弃物资源转变为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产品,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促进上海地区的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同时,开展企业生产培养料与菇农应用三次料栽培出菇的双孢蘑菇生产的产、供、销新模式,推动地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促进菇农增收30%,进一步提升上海地区双孢蘑菇的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