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经济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官方网站!
0516-83896168 Email:jshtec@163.com 旧版回顾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资源 >> 专利成果 >> 建筑建材

建筑建材

  • 超大断面隧道安全建设关键技术

    类型:
    成熟度:
    专利号/型号:
    交易方式:
    简介: 该技术在超大断面隧道精细化探查、快速安全施工、灾害预测预警及全寿命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精细化探查方面,研发了融合激光扫描技术与机械式测量技术的钻孔精细探查装备,实现了溶洞等不良地质的精准探测、真实成像;开发了基于图像感知技术的隧道围岩数字编录系统,实现了隧道围岩结构信息快速采集、自动识别与地质编录。在安全施工技术方面,建立了基于位移发展状态突变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判别方法,提出了以拱顶变形控制为核心的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优化技术,实现了超大断面隧道安全施工。在灾害预测预警方面,自主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全空间危险块体识别预测软件,实现三维空间内任意形态的块体识别;建立了以微震为载体-融合多元信息的实时监测技术,实现了超大断面隧道灾害的同步监测预警。在全寿命风险管控方面,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超大断面隧道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开发了超大断面隧道重大地质灾害和安全风险智能决策平台,实现了灾害与风险的科学决策和主动防控。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我国超大断面隧道的建设水平,对于推动我国超大断面隧道安全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详细内容

    该技术在超大断面隧道精细化探查、快速安全施工、灾害预测预警及全寿命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突破。在精细化探查方面,研发了融合激光扫描技术与机械式测量技术的钻孔精细探查装备,实现了溶洞等不良地质的精准探测、真实成像;开发了基于图像感知技术的隧道围岩数字编录系统,实现了隧道围岩结构信息快速采集、自动识别与地质编录。在安全施工技术方面,建立了基于位移发展状态突变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判别方法,提出了以拱顶变形控制为核心的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优化技术,实现了超大断面隧道安全施工。在灾害预测预警方面,自主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全空间危险块体识别预测软件,实现三维空间内任意形态的块体识别;建立了以微震为载体-融合多元信息的实时监测技术,实现了超大断面隧道灾害的同步监测预警。在全寿命风险管控方面,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超大断面隧道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开发了超大断面隧道重大地质灾害和安全风险智能决策平台,实现了灾害与风险的科学决策和主动防控。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我国超大断面隧道的建设水平,对于推动我国超大断面隧道安全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获奖情况:

    1、获得2019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获得202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应用情况: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隧道工程领域。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量迅猛增长,现有道路承载力不足,“交通拥堵”问题愈发突出,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超大断面隧道建设势在必行。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京沪高速、滨莱高速、贵广高铁等国家重难点工程,解决了超大断面隧道灾害预测、预警及防控难题,降低了隧道施工灾害风险,保障了隧道施工人员与施工装备的安全,累计节约建设成本超过5亿元,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同时,该技术可为在交通、市政等多个领域的常规隧道安全建设提供借鉴,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opyright © 2017-2020江苏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7066477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1402号